您的位置:首页 >热讯 > 正文

解读“小巨人”之城成长密码:佛山可以学什么

近期,工信部对国家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进行公示,随着30余家市内企业上榜,佛山的“小巨人”企业总量有望突破80家。然而,与相比国内其他工业强市,这样的育成数量仍被拉开较大差距——

在创新之城深圳,仅上榜第五批“小巨人”公示名单的企业便达到了310家,以一城之力,贡献了广东全省新上榜企业的43%;

东莞拥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2家,数量仅次于深圳、广州位列全省地级市首位;


【资料图】

宁波不仅享有“单项冠军之都”的美誉,截至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示时,宁波该类企业数量累计已达352家;

在全国有名的老牌工业基地重庆,截至今年上半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达310家,同样名列前茅。

何为专精特新?按照工信部的定义,专精特新即“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则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们普遍规模不大,但都拥有“独门绝技”,在细分领域建立了竞争优势,具备一定话语权。

中小企业是佛山经济的底色。中小企业好,佛山经济才会好。自2017年起,佛山便连续多年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入库工作。现在,围绕坚持制造业当家的目标,佛山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决心之强更是前所未有。不仅在今年3月发布的《关于高质量推动制造业当家的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力争至2025年专精特新“小巨人”达到200家以上,更在4月正式印发了《佛山市“专精特新”企业倍增培育工作方案(2023-2025年)》。

佛山要在哪里找到这些专精特新“种子”并实现快速倍增?围绕这一话题,我们对话了四名专家,解码上述四城的专精特新“小巨人”的成长秘诀,归纳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倍增路径,为佛山厚植专精特新发展沃土,助力“小巨人”拔节生长提供智力支持。

佛山正加快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步伐,力争至2025年“小巨人”数量达到200家以上。戴嘉信 摄

知名财经观察家秦朔:

强化顶层设计,释放“专精特新红利”

今年一季度,宁波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越东莞,跻身全国外贸第五城。宁波之所以在带有普遍性的外贸困难中能有较为突出的表现,最主要的原因是宁波的外贸工业企业具有很强的核心竞争能力,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很多,在产业链里具有“不知不觉,不可或缺”的特征,这种“专精特新红利”对冲了一部分外贸压力,因为离开了他们,国际客户没得选。

宁波是中国“单项冠军之都”,而专精特新是企业实现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这一市场地位的发展路径。

回顾其发展历程可见,宁波相关顶层设计启动得很早。早在2017年,这座城市就启动了单项冠军培育工作,制定了“三年攻坚行动”,系统制定目标任务、工作举措、政策支持。2020年,宁波高规格召开了“全市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部署会,制定了《宁波市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行动方案(2020-2025)》《宁波市单项冠军和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计划(2020-2025)》,聚焦以关键核心技术为重点的单项冠军全链条培育,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培育机制和政策体系。

例如,宁波依托“智团创业”“甬江引才工程”等载体,精细选育冠军“苗圃”,建立市、县两级培育库,动态跟踪培育库企业经营发展情况,鼓励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管理提升、市场开拓、品牌建设,精准扶育冠军企业。同时,宁波大力引进制造业方面的人才,制造业人才净流入率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博士后肖钦:

以“耐心资本”成就“小巨人”之城

深圳崛起专精特新“小巨人”集群,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诸多举措当中,国资平台的赋能不可或缺。

同样是投资专精特新,在投资力度、社会影响与投后服务上,与各类民营投资、外资投资机构相比,深圳国资在三个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一是可以扮演“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角色,二是可以帮助企业争取政策和市场红利,三是有利于协调国有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增值服务。

以扮演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角色为例。因为国资投资机构具有商业主体和功能主体双重属性,既要和一般投资机构一样考虑投资收益,也承担着推动和引导产业转型升级的职责功能,因此相对于民营和外资机构,国资投资机构长期投资理念更为坚定,不并不急于兑现收益,对创新投资过程中的回撤也拥有更加强大的承受能力,对于企业成长更有耐心。

除了直接投资,深圳国资国企还非常注重为被投企业提供投后服务。例如,深投控建立了科技金融、科技园区、科技产业三大业务板块,构建起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让其可以更好地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和支持。

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卢亚:

锻强制造业体系,支持企业“做到极致”

东莞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盛产“小巨人”,仅该集群内育成的“小巨人”便接近50家,与省内其他地级市的同类型集群相比,数量优势明显。这与东莞庞大的制造业基础有关,是一批企业坚持聚焦某个领域做到极致。

东莞制造业实力雄厚,装备制造业规模庞大,这是诞生大量专精特新企业的基础。东莞这些“小巨人”企业基本上都是某个领域的单打冠军、细分领域的龙头。它们可能从事的是产业链上一个很小的环节,但是坚持做“精”,最后就成了“小巨人”。以安达智能为例,这是一家专注做点胶机的企业,它不仅做到极致,做到了成功上市,它所制造的点胶机更已经应用在半导体封装工序中。

东莞有大量像安达智能这样的企业。它们在一些细分领域的某个环节做到极致,很符合“专精特新”四个字。因为我国制造业体量大,市场空间也大,如果企业真的能抓住一个点做到极致,那就足够支撑企业生存下来。这也是德国、日本等工业强国的一个明显特征。这家国家里有很多中小企业,虽然规模不一定很大,但在某个领域有绝对的优势,这些企业串联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制造体系。因此,若要继续强化专精特新集群,那么,核心目标就在于锻强整个制造业体系。

在强化专精特新集群的过程中,东莞还建立了不少如华中工研院这样的专门性公共服务机构。华中工研院是东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和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的科技创新、技术服务、产业孵化和人才培养的公共平台。早期,华中工研院的角色类似“保姆”,为企业提供上门服务,但现在我们聚焦做企业做不好、做不来的事,从人才支撑、科技服务、产业孵化、产业投资等角度,给东莞乃至广东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重庆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孙凌宇:

完善“育苗”机制,推动梯度培育

重庆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方面的成就背后,是重庆在发掘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上的不懈努力,包括推动梯度培育、加大创新激励力度、切实提高融资可得性,以及相关部门充分发扬店小二精神注重提高服务能力等。

具体做法上,重庆市注重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全成长周期良好生态,通过多项举措助力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具体的做法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不断完善“育苗”机制,推动梯度培育。重庆市通过“产业研究院+产业园区+产业基金”的方式,重点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7个重点产业方向和 33 条产业链关键技术需求,形成专精特新企业“育苗”体系,不断促进企业由“种子”到“苗子”的转变。

二是加大创新激励力度。重庆从聚焦细分领域补短板、锻长板,支持企业开展协同创新等方面发力,让专精特新企业更有创造力。

三是切实提高融资可得性,通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项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完善政银企交流对接和创新金融服务等多种方式,为企业融资输血。

结合佛山与重庆在产业结构上的共通性,建议佛山可以在三个方面借鉴重庆。首先是前面提到的加强孵化培育,构建专精特新企业生成体系,其次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增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后劲,最后是优化公共服务,解决专精特新企业困难问题。例如,重庆有很多专精特新企业专属金融服务,比如鼓励银行将央行低成本资金直达专精特新企业;落实延期还本付息和转贷应急政策,将专精特新企业纳入“抵押增值贷”试点风险分担机制等。

【撰文】何帆燕 吴欣宁 王谦 华声宇 林东云

【作者】 何帆燕;吴欣宁;王谦;华声宇;林东云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关键词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