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讯 > 正文

环球热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能源局发布全市煤矿智能化建设有关情况的报告

近年来,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煤炭开采技术的融合发展,煤炭开采技术逐渐向智能化、无人化方向迈进,煤矿智能化已成为我国煤炭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0〕283号)和《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全区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内能煤运字〔2020〕262号)精神,深入推进《内蒙古自治区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内能安监字〔2021〕191号)(以下简称《三年行动方案》)各项工作措施和建设任务,我局按照总体推进、一次设计、分步建设、按期达标的工作要求,全面推动符合条件的煤矿开展智能化建设。


(相关资料图)

一、全市煤矿智能化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一)总体完成情况

按照《三年行动方案》和《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内蒙古局关于调整智能化建设煤矿名单的通知》(内能安监字〔2022〕635号)文件要求,我市共有符合条件的178处煤矿列入智能化建设名单。(其中井工煤矿119处,露天煤矿59处)

目前,我市已初步建成多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煤矿120处。其中,9处国家智能化示范煤矿。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135处。其中,智能化采煤工作面81处,智能化掘进工作面54处。17处露天煤矿开展无人驾驶试验,无人驾驶车辆达到123台。智能化煤矿涵盖产能达5.9亿吨/年,占全市总产能61%。智能化建设总投资规模近130亿元。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化先进煤矿。

(二)煤矿智能化建设成效

通过智能化建设,井工煤矿综采工作面单班作业人员减少至7人以下;掘进工作面单班作业人员减少至8人以下;通过建设中央变电所、水泵房、驱动机房、压风机房等固定场所无人值守,机运队值班人员强度降低,工作效率明显提升;装载硐室的机器人自动巡检皮带,实时观察跑偏、大块、异物等,巡检效率明显提升;煤流运输系统实现了机器人自动巡检,提升了巡检效率;通过视频智能分析,加强下井人员行为管控,车辆智能监控调度,提升行驶安全性;双预控系统,提前发现风险机隐患,并实现了闭环管理;智能单兵装备巡检员经过的区域,自动记录甲烷、瓦斯、一氧化碳、粉尘等巡检数据,效率提升显著;通过精确定位系统,人、车静止状态下定位精度提升,大大提高了准确率;束管检测实时收集各种气体数值并自动分析,光纤测温系统自动感知主要设备温度并自动分析,提前预防火灾发生;通过综合管控平台全面掌握煤矿安全情况,可动态自动规划逃生路线,自动生成救援方案。

智能化露天煤矿通过在采场部署雷达检测系统,在排土场部署边坡实时监测预警系统,有效提高了边坡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通过多系统融合的智能安全管控与智能风险预警系统,构建了集智能安全双控预警系统、边坡监测系统、运输安全预警系统、电子围栏预警系统、在线设备监测系统等多系统融合的智能安全管控体系,运用机器视觉技术和安全大数据提供智能安全决策,实现了对矿区生产全流程的智能风险预警和安全管控。

煤矿智能化建设真正实现了高危岗位少人或无人,达到了减人增效,提高了本质安全水平。智能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面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但现阶段煤矿智能化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很多的卡脖子的技术亟需攻克。

二、目前存在主要问题

(一)智能矿山数字化生态脆弱。矿山智能化建设需要构建矿山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全要素的数字化生态,打通从矿山智能化建设到全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形成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系统智能化柔性生产供给运行模式。但目前矿山行业数字化生态体系尚在形成雏形阶段,数字化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总体呈现出产业链不完整、技术链片面性、资源投入不平衡、标准体系难统一、机制体制不协同、利益分配不合理等现状。

(二)智能化效率和效益问题。煤矿智能化的直接目标是减人、增安、提效,减人是增安的重要条件,也是提效的重要途径。从企业生产角度更关注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建设能否提高单产水平。目前,一些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取得很好的综合效果,不断刷新各种采掘效率水平,形成了显著的比较优势,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但是,也有不少煤矿虽然装备了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却没有明显地提高单产水平和效益,因此认为智能化不能提高效率和效益,成为影响智能化建设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三)高端人才匮乏问题。近年来,煤炭行业去产能和产业转型,导致从业人员数量呈现大幅下降趋势,从业人员的老龄化问题突出,企业高端人才严重匮乏。煤矿智能化建设亟需具备采矿与机电信息等专业融合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