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日,美国总统拜登与民主、共和两党国会领导人在白宫面对面谈判,希望就提高政府债务上限达成折衷协议,但未能打破僵局。
众议院议长、共和党人麦卡锡表示,未就此事看到任何新的动向。白宫则在一份声明中称,拜登一直拒绝共和党利用债务上限进行谈判,逼迫其在预算上让步的做法,他在当天的会谈中重申了这一点。
美媒指出,此次谈判意味着围绕提高债务上限的政治分歧将达到高潮,可能会对2024年总统大选格局产生影响,甚至可能会冲击全球经济。
【资料图】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雇员协会对拜登及美财长耶伦提起一项诉讼,要求美国政府取消债务上限,并防止债务达到上限给雇员造成停薪、裁员或强制休假的风险。
资料图:美国总统拜登。
债务问题愈加紧迫拜登参与闭门谈判
据美联社报道,当天,美国总统拜登和众议院议长麦卡锡、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众议院民主党领袖杰弗里斯,以及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舒默在白宫举行闭门会晤,试图找到解决债务违约危机的方法。
所谓债务上限,是美国国会为联邦政府设定的为履行已产生的支付义务而举债的最高额度。触及这条“红线”,意味着美国财政部借款授权用尽。通常情况下,美国政府一般能得到国会批准去额外借贷,避免政府违约。
但2023年,麦卡锡和其他激进的共和党人决定说不,他们指责“拜登政府挥霍”,“在财政上没有责任感”,要求拜登政府先同意全面削减开支预算。
拜登则指责共和党人以国家经济作为要挟,他坚持要像往年那样先提高债务上限,然后才来讨论削减开支以降低债务。拜登多次指出,“我要向国会领袖强调,他们应该一如既往,提高债务上限,别让债务违约。”
2月,拜登曾在白宫与麦卡锡举行了一个小时的面对面闭门会谈,但双方均未做出任何实质性的承诺或妥协。
眼下,在民主、共和两党正就提高债务上限问题不断拉扯之际,美国债务已滚成全球最庞大的“雪球”,达到31.4万亿美元。近两届美国政府的花费尤为高昂,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政府大推“减税”,拜登政府大推“基建”,新冠疫情更是带来高昂的额外支出,这使“债务上限”问题愈加紧迫。
资料图:美国众议长麦卡锡(左)在与议员交谈。中新社记者 沙晗汀 摄
美政府雇员面临停薪裁员风险
拜登、耶伦遭起诉
面对随时可能引爆的美债违约风险,由于民主、共和两党坚持互不让步,美国《国会山报》指出,此次谈判意味着围绕提高债务上限的政治分歧将达到高潮。
拜登和国会民主党人努力推动提高债务上限不附带任何条件。但国会共和党人正推动将削减开支与提高债务上限挂钩。麦卡锡曾直言,“任何协议如果只提高债务上限,不削减开支,众议院不会同意。”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此前已发布警告称,如果国会不尽早采取行动提高债务上限,美国可能最早将于6月1日触及31.4万亿美元的法定举债上限。
美联社指出,一旦出现债务违约,美国经济将受到“严重损害”,并警告称政府长期违约可能会导致830万人失业,大大增加美国经济出现像“大萧条时期严重衰退”的可能性。
此外,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也指出,政府债务违约可能会导致美国失去AA+的主权信用评级,对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造成“灾难性后果”。
美国智库两党政策研究中心预算分析师沙伊·阿卡巴斯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指出,“债务上限”危机将不断消磨美国政府的信用和美债等美元资产价值,从而给全球经济格局带来显著冲击和深远影响。
面对当前债务违约的风险,当地时间8日,美国政府雇员协会对拜登及耶伦提起一项诉讼,要求美国政府取消债务上限,并防止债务达到上限给雇员造成停薪、裁员或强制休假的风险。
据美国《国会山报》报道,美国政府雇员协会代表近7.5万名联邦雇员,他们要求阻止一项设定国家债务上限的法律的执行,称这可能“违反宪法”。诉状还称,如果达到债务上限,拜登和耶伦将被迫决定优先支付哪些款项,而这将是对国会权力的干预。
资料图:美元。
若采取拖延方案
将冲击2024年大选
美联社指出,为避免美国债务违约,民主和共和党双方有几个潜在方案:
一、可把债务违约日期延长几周,同时继续谈判;
二、达成模糊妥协,承诺不确定数额的开支削减。
不过,这也只是把问题往后推,而2024年就是美国总统选举年。
如果一切都失败了,白宫不排除援引宪法权力,绕过国会单方面授权更多借款,但此举可能会在法院受到挑战。
耶伦曾表示,批准发债是国会的工作和权限,除了国会履职提高债务上限之外,没有其它方法保护美国金融,政府当前还不应该考虑是否绕过国会直接发债,因为这将是一场宪政危机。
同时,耶伦也警告,如果国会不履行职责,白宫方面和美国财政部就根本没有好的选择,只能援引美国宪法第14修正案侵夺国会权力自行发债。
而拜登曾在接受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访问时,谈到宪法第14条修正案说,“我还没有到达那个阶段。”
自1985年以来,美国财政部已十余次采取特别措施避免债务违约,而民主、共和两党为避免政府关门,就债务上限问题进行谈判更是频频上演。分析称,两党今后数周仍将会就债务上限问题继续缠斗。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