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品控经,时不我待!
作者:王凡
(相关资料图)
编辑:刘俊俊
风品:王兴亚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经历了疫情反复、市场内卷洗礼,2023年的乳业赛道酝酿着集体反攻情绪,是加速实力分化、价值分化的一年。
关键关头,温氏乳业却掉了“链子”。
01
再次“不合格”
品控经到底怎么念?
LAOCAI
近日,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示了2023年第3期食品抽检信息。
其中,温氏乳业生产的鲜牛奶被检出菌落总数项目不合格。
据悉,此次涉事产品商标为“温氏牧场”,规格为250ml/瓶,标称生产单位或供货单位名称为“广东温氏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温氏乳业”)。
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并非致病菌指标。主要用来评价食品清洁度,反映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及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菌落总数超标,说明个别企业可能未按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或者包装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还有可能与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等有关。
经历过2008年行业巨震,食安大于天已是大小乳企共识。在国产乳业日益提升市占率、握紧市场话语权,纷纷开启全产业链、品质化、高端化上攻的大势下,上述品控翻车自然足够吸睛。
面对各方责难,2月6日,温氏乳业回应媒体采访表示,已对不合格产品进行下架、召回等处置措施,并对工厂进行了排查和检查。
有态度有实操,值得肯定。然这并非温氏乳业首次被抽检出不合格。
早在2009年,温氏乳业就被查出旗下奶粉、乳制品中的蛋白质含量不达标。2013年,其鲜牛奶产品被检出菌落总数超标。
2020年,温氏乳业旗下子公司“肇庆市鼎湖温氏乳业有限公司”,因鲜牛奶的“菌落总数项目不合格”,被肇庆市鼎湖区市监局立案调查。
2022年6月,因纯牛奶中的非脂乳固体含量不达标,温氏乳业被广州市监管局通告。
食品安全向无小事,甚至是企业的生命红线,尤其与乳企而言。如何念好品控经、不再次“翻车”,是温氏乳业一道严肃思考题。
02
警惕猪周期威力
温氏股份2023怎么走?
LAOCAI
提起温氏乳业,算得背景深厚。
公开信息显示,温氏乳业创立于2000年,是温氏股份从事乳业业务的子公司。企查查显示,温氏股份直接持有该公司64.57%股份。
温氏乳业旗下乳制品包含酸奶、巴氏杀菌奶等,主要品牌为“鲜之外”。刚在港交所上市的百果园还于2021年投资了温氏乳业。
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然细观“大树”温氏股份,自身烦恼也不少。
温氏股份的主要业务为肉鸡、肉猪的养殖及其销售;同时,围绕畜禽养殖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经营畜禽屠宰、食品加工、现代农牧设备制造、兽药生产以及金融投资等业务。在牧原逆袭前,其曾是当之无愧的“猪界一哥”。
2021年温氏出现首亏:营收649.63亿元,同比下降13.31%;净利-133.37亿元,同比下降279.61%。
2022上半年,温氏股份延续亏损态势。营收微涨2.97%至315.44亿元;净亏却进一步扩至35.24亿元,比上年同期的24.98亿元亏额再增超10亿元。
细分业务,主营养殖业,贡献303.49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2.76%。
乳业方面,温销售原料奶6.51万吨,成品奶 1.44 万吨,销售总收入6.45亿元,同比增长0.36%。
虽保持了增长,整体毛利率却为-0.9%,同比下滑3.17个百分点。其中,肉猪类养殖、肉鸡类养殖毛利率分别为-11.40%、5.92%。
好在,2022下半年打了一个翻身仗,第三季营收约243.25亿元,同比增长52.61%,环比增长43.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42.09亿元,同比增长158.43%,环比增长1161.09%。经营性现金流更是增加至62.1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23.7%。
预计2022年,净利48亿元-53亿元。
追其原因,也与猪肉价修复不无关系。牧原股份曾表示,2022年7-9月商品猪均价21.78元/公斤,较上年同期13.48元/公斤上涨61.57%,较2022第二季14.65元/公斤上涨48.67%。
无需赘言,猪周期的强悍威力可见一斑。
也基于此,上述2023开年的肉价波动、旺季不旺,就值得警惕。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1月16日-20日,全国平均猪粮比价5.48∶1,连续三周处于5:1-6:1之间。“发改委:猪粮比价进入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一度成为媒体热议。
据温氏股份最新公告,2023年1月实现销售肉猪158.71万头,收入约27.68亿元,毛猪销售均价14.73元/公斤,环比变动分别下降15.27%、35.48%、21.65%。
1月18日,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曾衍德判断:春节前后,生猪出栏不会比去年同期少,加上节后猪肉消费进入淡季,猪价走低趋势明显,生猪养殖可能进入阶段性亏损。
山西证券甚至认为,展望2023年,本轮大周期或迎第三个“亏损底”。
那么,温氏股份业绩又将怎么走?对温氏乳业又有何影响呢?
03
行业大洗牌
多少时间窗口?
LAOCAI
不算苛求。
早在2020年11月,温氏股份董事会曾授权子公司温氏乳业经营层启动分拆温氏乳业至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
2015年至2019年,原奶及乳制品销售收入分别为3.34亿元、3.9亿元、4.9亿元、5.92亿元和7.28亿元,占温氏股份当期总营收比为0.69%、0.66%、0.88%、1.03%和1%。
可见,在巨头环伺的乳业赛道,温氏乳业体量并不出众,甚至显得单薄。能否上市成功,离不开温氏股份的支持。
虽占比不高,温氏乳业成长力还算“争气”。
2020上半年,温氏乳业营收增长16.5%,利润增长68%。在此基础上,公司相继引入多名战略投资者,并购新牛场扩大养殖规模,“股东结构得到优化,资产结构更加合理,经营管理步入良性发展新轨道”。
不过,目前看IPO仍没有重大实质进展。2022年11月回复投资者关于分拆温氏乳业上市进展时,温氏股份也透露:“相关工作正有条不紊推进,现已完成企业股份制成功改制,目前尚未有进一步进展。
另一厢,这两年中小乳企IPO已是大趋势。除了温氏乳业,还有君乐宝、完达山、卫岗乳业、四川菊乐、认养一头牛、澳亚牧场等等。
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认为“目前中国奶业20强企业乳制品销售额占全国乳制品销售总额的69%,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龙头企业间的竞争已逐步向高端市场转移,行业也迎来了细分市场、全品类布局的时代。这都需要资本的支持。”
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周振峰也表示,资本聚集是经济发展的动力,经济发展是资本聚集的条件,奶业发展亦是如此。
的确,我国乳制品行业起步较早,经历了质量危机、行业洗牌、转型调整,目前产业化,市场化程度较高,头部效应马太效应日益凸显。伊利、蒙牛拿下行业将近半壁,并持续分食蚕食区域市场。面对咄咄逼势,一众中小乳企要想夹缝中成长,借力资本市场是一线希望。
简言之,行业持续洗牌、重塑,留给温氏乳业做大做强的时间窗口并不多。
那么生死竞逐中,上述品控翻车可是加分项?
本文为铑财原创